猪病控制须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实行综合防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猪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场址应选在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污方便、没有污染的地方,各养猪场之间间隔至少500m.猪场应远离铁路、公路、居民区,最好在种植区内。生活区与生猪生产区、隔离区要严格分开。
引种前要确定所引进的猪已经有可靠的免疫,引种的猪场有良好的供应历史、没有特定传染病。引种后观察1~2个月经检疫合格后才可与本场猪合群。
(1)坚持自繁自养,尽可能少引种。从防疫角度考虑,猪场或养殖户最好能自繁自养,这样可以减少从外地购猪而带入传染病的几率。此外,对自繁仔猪的体质、品种特性及前期生长发育状况也比较了解,方便以后的饲养管理与防疫。
(2)采用隔离饲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猪场门口要设消毒池和更衣室,车辆不得进入生产区,猪舍的一切用具不得带出场外,各猪舍的用具不得串用,不能从场外购买猪肉,一般情况下要谢绝参观。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可调整繁殖母猪的配种日期或促使同期发情,集中配种、集中产仔,仔猪断奶后集中进入育成猪舍或肥育猪舍,同时出栏。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彻底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3)控制合适的饲养密度。生长猪为0.8m2/头,育成猪最好为1.2m 2/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12头。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降低猪无名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的发生机率。
(4)控制猪舍适当的温度。生长育肥猪最适宜的温度是15~25℃,气温过高或过低对生长肥育和饲料利用都不利。夏季舍温不超过30℃,冬季不低于12℃,冬季仔猪舍的地面温度不低于23℃。
重视消毒工作,首要对猪场进行彻底清扫并用清水冲洗,再用化学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用量一般是每平方米猪圈用1kg左右药液,可选用百毒杀、克毒灵、杀毒110等配制。对发病猪场应提高消毒液的浓度,对疫区及其周围环境每天进行4~6次严格消毒,猪场生活管理区每天消毒1次。
5.1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在进行疫苗接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逐瓶检查疫苗瓶身有无破损,检查药品名称、批号、有效期、检验号以及瓶签是否完整。②使用的器械(注射器、针头、滴管)应洗净并消毒,疫苗要现用现配,未用完的已稀释疫苗应丢弃。③注射前要对猪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检查,体弱猪、病猪以及怀孕前期母猪若未受到传染病的威胁,最好暂时不注射疫苗。④疫苗注射前后一周内不喂(注射)抑制或杀灭该类病毒或细菌的药物。
5.2 免疫程序
(1)仔猪7日龄时接种猪喘气病灭活疫苗,1mL/头,21d后加强免疫;20日龄时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1mL/头;30~45日龄时接种猪瘟弱毒疫苗,1mL/头;断奶前后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1mL/头,间隔20d后加强免疫。
(2)初产母猪配种前4周免疫猪瘟活疫苗、细小病毒活疫苗,1mL/头,分娩前40d和15d免疫新生猪腹泻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疫苗,2.5 mL/头。
(3)经产母猪产前免疫新生猪腹泻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疫苗,2.5mL/头,断奶前7d免疫猪瘟活疫苗、细小病毒活疫苗,1mL/头;产前3~4周免疫猪喘气病灭活疫苗,2mL/头。
(4)种公猪6个月时免疫猪瘟活疫苗、猪细小病毒活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1mL/头;猪喘气病灭活疫苗,2mL/头。
(5)所有猪群10月初免疫口蹄疫疫苗、11月初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仔猪用量为1mL/头,50kg以上猪用量为2mL/头。后备种公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1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间隔20d加强免疫1次;繁殖母猪配种前和产前各免疫1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
(1)药物预防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某种药物进行群体预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猪群在不同时期的发病特点,可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预防,如可用磺胺类药物(0.1~0.3g/kg体重)、四环素类药物(如土霉素30~50mg/kg体重)拌入饲料或饮水中使用以预防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一般连用5d,也可以酌情延长。
(2)定期对猪场进行驱虫,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集中在发酵池内堆肥发酵再作肥料。首先对全场猪进行彻底的驱虫,怀孕母猪在产前2~4周时驱虫1次,母猪在配种前驱虫1次;公猪每年驱虫2次,但对寄生虫感染严重的猪场每年应驱虫4~6次;新购进的猪要先驱除体外寄生虫,并隔离饲养至少30d后才能和其他猪混群饲养。常用的驱虫药物有左旋咪唑(7.5mg/kg体重)、丙硫咪唑(10~20mg/kg体重)、伊维菌素(0.2~0.3mg/kg体重)等。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